職場日常#4 Work From Home如何建立儀式感?談談工作與生活的邊界

  • Post author:
Home » 莫非職場 » 職場日常 » 職場日常#4 Work From Home如何建立儀式感?談談工作與生活的邊界

前言

由於2022上半年疫情略為升溫,不少公司又重啟Work From Home(以下簡稱WFH)的模式,M作者就職的公司也不例外。不過,有了2021年WFH的經驗,相信多數人也較適應,甚至喜歡上這樣的日常。

2021年6月,幾乎所有公司宣布全面WFH時,這顆震撼彈令人既興奮又有些不知所措。興奮之處在於縮減的通勤時間;不知所措處則是,這對多數人而言算是一個「未知」的領域,當時的我們仍不清楚自己究竟會面臨什麼樣的難題。

攝影師:Vlada Karpovich,連結:Pexels

今年當公司宣布採取分流上班時,曾經的那股不知所措幾乎雲消霧散。有了過去的經驗,相信多數人也能做得比之前更好。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在WFH期間對於工作與生活做了哪些行動與心態上的調整,以及這些調整所帶來的影響。


從簡單行為、心態調整

第一次聽到WFH,閃過腦海的第一個念頭不外乎是「太好了!終於可以不用通勤了」。冷靜一段時間之後,心中繼續歡呼著「早上整理、打扮的時間也可以順便省下來」。

然而,我們忽略的是「通勤」、「打扮」、「踏出家門」這一連串行為,也許是在告知自己的大腦「嘿!你現在要去工作了」,進而讓我們有心態上的轉換(從休息轉換為工作狀態)。

當這些行為一一被剃除時,剛從房間起床走到書桌旁、打開筆電,我們需要在如此短時間、距離之下,讓自己進入工作狀態,其實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更多時候坐在書桌前準備開始工作的我們,腦袋仍然處於睡眠模式。

攝影師:Vlada Karpovich,連結:Pexels

也許少數人可以做到在短時間內進行轉換,但對於M作者本人而言,確實有些困難。於是我首先針對某些行為做了些調整:

上班時換上另一套服飾

換上另一套衣服的行為,主要在提醒自己的大腦,接下來要開始工作囉!所以不能再繼續穿著睡衣。你所換上的那套衣服當然可以以「舒適」為前提,無須很正式,只不過得和你睡覺/休息時穿的那套有所區隔。

收拾與清理工作區域

有些人會建議工作與休息的空間要進行區隔,但現實情況是,由於家中的空間有限,所以很難劃分出多餘空間。因此,我們可以做的是收拾工作區域,盡可能只保留工作會用到的物品(比如電腦、杯子、筆),其他的東西暫時移到其他地方,或是進行斷、捨、離,避免不必要的注意力分散。

保留原有工作習慣

有人習慣在早晨上班時喝杯咖啡(比如我XD);有人習慣上班時聽輕音樂;也有人只要上班就得是完妝的狀態……。

對於平時習以為常的工作習慣,當辦公模式轉變為居家時,建議可以延續它們。這些行為,就像在告知大腦「目前是處於工作狀態喔」,並將自己調整為上班模式。


打造WFH的晨間儀式

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

在《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這本書中,作者觀察到許多人的晨間模式多半為:起床後查閱手機、電子郵件以及一夜之間跳出來的各種通知,看到難以自拔再急忙趕去上班。

看到這裡,你是否跟我一樣有似曾相識的感受呢?這本書的作者也提到,這樣的晨間模式很容易讓自己在接下來的工作充滿情緒波動,同時也無法達到很好的工作效率。

我們的早晨行為,或是早已習以為常的一套模式,其實正影響著接下來一整天的生活。

早上起床後的第一個小時內做的選擇會決定我們當天的做事效率、能否擁有內心的平靜,或是擾亂我們的思緒。

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

因此,趁著這次WFH我打算調整既有的晨間行為。同時,為了讓自己進行更徹底的心態轉換,我也試圖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晨間儀式」

它的目的主要是幫助自己放鬆,同時集中注意力,準備迎接一天的工作。

攝影師:George Milton,連結:Pexels

我的WFH晨間儀式

我的晨間儀式如下:

早上起床-> 進行5-10分鐘瑜珈伸展->吃早餐配新聞->寫前一天晚上日記&當天代辦事項->開始工作!

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也許你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這對於早晨向來沉迷於手機、追劇的我而言,確實是一項轉變

其中,瑜珈是我一直很想做的嘗試。過去我曾試著在週末早晨慢跑,或是進行一些有氧運動,但往往堅持不到三天就放棄,也很容易受到天氣因素影響。

於是我轉而嘗試簡單的瑜珈,通過拉筋、伸展排除腦海中的雜念,同時專注於身體的感受。為了不讓自己淪為三天捕魚兩天曬網的形式,我也刻意挑選了時長較短的影片作為入門體驗(附上影片連結)。

攝影師:Mikhail Nilov,連結:Pexels

至於「寫日記」是從今年一月閱讀了《子彈思考整理術》之後,想慢慢建立的一項習慣。挑選早晨而非前一天晚上的時間書寫,主要是發現自己在睡前較無法好好地思考。所以,決定將時間調整為隔天早晨,除了可以反思前一天,還可以順手將漏掉的事情加入當天的代辦清單。

延伸閱讀:子彈整理思考術實踐六個月後心得

建立自己的工作節奏

WFH期間我最深刻的體會之一,便是訊息量的增加。由於空間上的限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全仰賴著信件、訊息、線上會議的方式進行,因此我們也會花費更多時間在處理電子訊息。

延伸閱讀:職場日常#10 掌握線上會議的7大技巧

不瞞各位讀者而言,我是個不太喜歡回訊息的人。我認為這些零碎的資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更別提當我想專注於手邊工作,這些海量訊息卻瘋狂地湧入通訊軟體。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你停下手邊正在執行的工作,轉而去處理這些訊息,之後得花費更多時間,重新回到剛剛被打斷的事情上,甚至有時會忘記自己剛剛究竟忙到哪個階段。

攝影師:Karolina Grabowska,連結:Pexels

發現這些問題之後,我開始意識到建立工作節奏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便是按照自己的工作節奏、時間分配,來主動決定處理信件、回覆訊息的時間。下面是我嘗試做過的一些調整:

Murphy

我是Murphy,是一名職場人。這裡主要分享職場問題、職場話題、求職資訊,還有那些我所熱愛的事物。

This Post Has One Comment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