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千個禮拜》心得:反思時間管理 & 追求效率的人生

  • Post author:
Home » 莫非充電站 » 莫非書單 » 《人生四千個禮拜》心得:反思時間管理 & 追求效率的人生

在這個追求高效、高生產力的時代,市面上充斥著教你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更有效率完成工作」各式書籍、線上課程。

為了追求 work life balance,幾乎身邊每個人(包含我自己)都在寫代辦清單、做時間規劃、利用 Notion / Google Calendar 等工具管理生活

我們想盡辦法善用每一分、每一秒,將時間利用地淋漓盡致,彷彿這是在證明生活的價值。不過當我們瘋狂地做了一堆事情之後真的有感受到更多人生的喜悅嗎

假設人們平均只能活到八十多歲,用時間換算大約是四千個禮拜,那麼在這如此有限的時間中,我們試圖去「利用」時間完成更多事情,真的有意義嗎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柏克曼在人生四千個禮拜 Four thousand weeks這本書中,以誠實又幽默的態度告訴我們,那些時間管理的方法論、技巧其實一點用也沒有,反而會讓人落入所謂的「效率陷阱」之中。

當你想辦法擠出更多時間完成工作、下班後到健身房運動,你會想起 Netflix 上新出的劇還沒有追;好像該多花點時間在學習外語上;是否該開始學習冥想或是經營副業?

然而,就算你用盡全力完成上述所有事情,很快就會不滿足於現狀。因為我們總是希望事情能做的更好,認為自己的時間不夠用。

作者告訴我們,當你發現自己永遠完成不了所有事情,並不是你的時間管理技巧不夠好,也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人的時間本來就是有限的

套用哲學家海德洛的說法:「我們不是得到時間,也不是擁有時間,而是我們就是時間」。如果你把時間當成是完成某些事情的「手段」,那麼你註定會失敗。因為不管你怎麼試圖去掌控時間,它就是會流逝。

同樣地,人們總是習慣於把當下這一刻生活,當成通往未來幸福的手段。「等我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就可以….」、「等我被公司加薪,我就要…..」、「等到找到靈魂伴侶,我就能…..」,我們以為自己「到時候」就可以鬆一口氣,開始過上有意義的人生(或是活地比現在更快樂)。

然而,追求未來某個時刻也許讓你當下感到快樂,卻也意味著你從未活在真實的人生中。

因此,作者告訴我們,我們首先要學的是面對並接受人生的有限性,其次是學會活在當下。


如何面對人生有限性

既然人生有限,想辦法更有效地運用它也於事無補,難道我們要坐以待斃嗎?

其實這本書在談的是我們與時間的關係,面對有限時間的挑戰不在於如何完成每一件事,而是如何以最明智的方式決定不要做什麼,以及不要因此懷有罪惡感。

作者提供了我們三個方法:

  • 在時間上先支付自己
  • 限制進行中的工作
  • 抗拒重要性中等的誘惑

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下班後的時間有限,如果你真的想精進日文,那麼就應該優先處理這件事,而不是在運動完、洗好澡、看一下劇之後才發現沒有時間(或者已經累得無法)念日文。這是在時間上先支付自己的概念。

再來,作者建議我們一次不要做超過三件事。假設指定的三件事中,其中有兩件事「每週兩更部落格」、「每週至少跑 10 km」,那麼光是第一件事情就會耗費數週的時間佔據其中一個名額,因此針對其他想做的事情,我可以放到剩下的一個名額之中,或者接受完成不了的事實。

最後,套用巴菲特與他的私人駕駛的故事。某一次他的私人駕駛問他該如何排定事情的優先順序,巴菲特叫他找出人生中最重要的 25 件事情,接著依序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進行排序。接著他告訴駕駛員,你應該專心完成前 5 名,至於剩下的 20 件則要努力避免自己去做那些事,而不是有機會就去做。

因為它們會讓我們分心,以至於我們完成不了最重要的 5 件事。抗拒重要性中等的誘惑,意味著我們要學會拒絕那些沒那麼重要的事情,由於每個人只有一條生命,你的時間很有限,所以請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吧!


該如何活在當下

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說:「人們之所以執著於目的性,也就是為了未來妥善利用時間,一切根本原因是人不想死」。

如果現在你已經能接受人終將一死這個令人難過的事實(光是要接受已經很不容易了),那麼想辦法活在當下才是明智的選擇。

提到「活在當下」,你一定看過許多標語、八股文章激勵、警示世人。不過活在當下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很多人會把活在當下解讀成努力地活在此時此刻,或是想辦法放鬆地生活。如果你也跟曾經的我一樣這麼認為,那麼你就錯了。

因為這就和你設法有效地運用時間是一樣的道理,只是你是為了當下而非未來能有更好地人生體驗,不過總歸一句,它們都是一種工具主義的嘗試

英國匹茲堡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研究人員請參與實驗的伴侶,在兩個月期間內提高性行為頻率到平時的兩倍,研究結果發現這些伴侶並沒有比實驗前更幸福。但其實研究也證實了,「企圖擁有」更活躍的性生活毫無樂趣。

一旦你產生了「試著」活在當下的想法,像是刻意去專心做家事、刻意為了研究而提高性行為頻率,你就已經與當下那一刻分開了。

因此,活在當下指的並非是讓你刻意用盡全力塞滿生活,而是你明白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存在於此時此刻。

看到這裡你是否覺得過於哲學?作者從休閒生活中舉了「健行」這個例子。當你在家中附近或是山林裡散步,不為了其他目的,只是單純為了散步而散步時,其實就是活在當下的一種做法。


個人感想

不瞞各位讀者,其墨菲本人就是位講求效率派的規劃狂。

就連早上起床準備出門,我都會在腦海中規劃該依序完成哪些事情來達成最短有效的路徑,此外,面對「排隊」這件事我也很容易落入不耐煩的情緒當中。

這種不耐煩、希望事情加快的情緒,其實背後是基於時間的有限性所導致。

如果人的生命長度不受限,今天完成或是明天完成就不會有差異,我們也不會糾結於該如何做選擇,因為時間不限所以可以嘗試每一種可能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不把時間當作是一種手段,或是試圖掌握時間;如果能夠理解我們活著只是碰巧,無法保證自己每一天都活著。那麼排隊等候、困在車陣裡這些令人不耐煩的事情將有所轉變。

「我居然可以在這裡感受這件事」,通常只有即將面對死亡的人才會發出的感慨,若你能夠轉念,也可以從許多不同視角看待生活。


購買連結

蝦皮購買

MOMO購買

博客來購買

Murphy

我是Murphy,是一名職場人。這裡主要分享職場問題、職場話題、求職資訊,還有那些我所熱愛的事物。

This Post Has One Comment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