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讓部落格流量下滑?
最近我們觀察到幾個墨菲莫非網站的趨勢:
是工具類文章出了什麼問題嗎?並非完全如此。
這幾年 AI 盛行,大家在工作中也越來越仰賴 ChatGPT 來解決問題,特別是針對技術性的問題更是如此。舉例來說,當你在 coding 時跳出錯誤訊息,你只要將錯誤訊息與原先的 code 貼近 ChatGPT,它可以立即幫你修正成正確的 code。
我們的工具類文章有部分流量正是被 AI 所取代(苦笑)。
比起從 Google 搜尋用哪個函數解決問題,直接將問題丟進 ChatGPT 反而更有效率,同時還不用思考要如何下正確關鍵詞,AI 會自動抓取你的問題進行分析。
不過與此同時,旅遊類、職場心得的文章流量並沒有下滑,反而持續地穩定成長,怎麼會這樣呢?
這意味著對於個人經歷、心得這類獨特體驗,我們還是會仰賴「人」而非工具。換個角度思考,AI 推薦你的旅遊景點 v.s 旅行 Youtuber 推薦的內容,想必你還是對於後者較感興趣。
AI 最終會取代我們嗎?
萬一有一天 AI 不斷進化,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地比我們出色,我們會被取代呢?
在《一個經濟學家的 AI 觀點》這本書中,作者羅傑.布特爾(Roger Bootle)提到經濟學中「絕對優勢」與「相對優勢」的概念。
「絕對優勢」講的是,假設現在有 A、B 兩個國家,A 國善於生產糧食,B 國善於生產衣服,那我們就讓 A、B 兩國做他們各自擅長的事情,最後再通過貿易的方式跟對方換取糧食、衣服,可以達到最大效益。
因此,如果 AI 的優勢在計算、大量分析資訊,那我們就讓它從事這類活動。反之,對於需要運用到人與人互動、溝通這類的工作就交給人類來完成,這樣彼此都能發揮絕對優勢,達到最大效益。
回到我們原本的問題,萬一有一天 AI 在各方面都更出色,那它會做所有的工作嗎?
套用原本 A、B 國的例子,假設今天 A 國生產糧食和衣服都比 B 國更具有優勢,如下圖:
如果我們都讓 A 國生產就好了,B 國什麼都不生產,總產量反而變少了:
不過若是讓 A 國繼續生產糧食,B 國生產衣服就能達到最大效益!
這就是「相對優勢」的概念。就算 AI 最後在各領域都表現得比人類出色,為了讓經濟效益最大化,我們也不會把所有工作都交給 AI 完成,而是在人類與 AI 中進行分工。
我們該如何保持相對優勢
羅傑.布特爾在書中提到,雖然大家都無法精準預測 AI 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但他認為未來辦公室類型的工作比較容易被取代,反而是體力勞動的工作不容易被取代。
跟我們一般的認知好像不太一樣?
他提到像是「摺毛巾」這類活動對機器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人類可以很輕易地就把毛巾摺好分類,不過對機器人而言,需要考量到機器的靈活程度,還有辨識能力,過程中可能還會遭遇不斷失敗。
從經濟學家的觀點來看,這類需要具備技術性的體力勞動,人類依然保有相對優勢。
如果你有去逛大賣場的經驗,會發現不少結帳窗口都調整為自助結帳。假設原本需要 10 個收銀員,有了自助結帳機之後,可能只需要 5 個收銀員就夠了。
不過你會發現,即使自助結帳機取代部分收銀員,依然需要有賣場人員在自助結帳機附近引導民眾。當機器沒辦法 100% 滿足人類需求,或是與人類互動過程出了問題,這名賣場人員就需要擔任輔助的角色在一旁協助。
因此,AI 不會完全取代我們的工作,但是我們得學習如何與 AI 相處,或是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工作。
最後,跟大家分享未來學者托佛勒(Alvin Toffler)曾說過的:「21 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會寫、不會讀的人,而是不懂得學習、揚棄所學,以及重新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