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適合跟他一起旅行嗎?旅行前需要思考評估的 5 件事情

  • Post author:
Home » 莫非假期 » 莫非旅行 » 你適合跟他一起旅行嗎?旅行前需要思考評估的 5 件事情

某天中午和同事一起吃飯,我們聊到了和另一半或朋友出國玩會不會吵架的話題。

「我男友說他和前女友出國完幾乎天天都在吵架」一位同事說道。

「怎麼會?出國玩不應該很開心嗎」大家紛紛提出疑問。

如果你曾經有跟另一半或朋友出國留下的不愉快經驗,就知道能吵的事情還真不少。從早上要幾點起床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到行程如何安排,都可能引發雙方在溝通上的衝突。

而要降低衝突發生的最佳方法就是,事前先確認雙方的情況、對焦彼此的期待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旅伴是個無法早起的人,你卻排了早上 7 點前往迪士尼的行程,那麼最終可能因此而失望。

今天的文章,我們會從 5 大面向來探討,並邀請你來評估你與旅伴之間的契合度。

如果看完文章後,你發現在每個面向上都存在巨大的差異,也不意味著一定要換一個旅伴,而是與同行者該怎麼溝通、協調,找到彼此的平衡點。


行前規劃

提前排行程 v.s 不排行程

對許多人而言,一趟旅行的啟程是從「行程規劃」開始算起。

MBTI 的人格測驗中,J 型人 (Judging 判斷)與 P 型人 (Perceiving 感知) 在面對行程安排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舉例來說,M 作者就是典型的 J 型人,我習慣提前排好每次出國玩的行程,對於可以預約的餐廳一定會先訂位,同時查看餐廳是否公休、營業時間等等。

反觀 J 型人在行程規畫上比較隨興,甚至只要訂好機票、住宿就可以準備出發。同時他們也可以接受行程中產生的任何變化或是臨時調整。

Photo by Eva Darron on Unsplash

行程規劃誰來做

行程規劃是不少人容易產生不愉快的地方,而問題時常出在「分工」上。

在行程規劃中,往往會由一個人進行主導或負擔較多工作,其他人負責支援。面對時間較長的旅行,負責主導的人也會背負著較大的工作量,像是安排景點、研究交通、路線規劃等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Photo by Unseen Studio on Unsplash

如果負責主導的人是個喜歡安排行程(通常是 P 型人),且不介意花時間研究,那麼就沒有關係;反之,若負責行程規畫的人覺得這是一項「苦工」,當其他同行旅伴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援或協助時,就可能造成分工上的不愉快。


旅行風格

Chill v.s 精實風格

很多人認為旅行等同於度假,他們會安排一整個下午在某間咖啡廳吃甜點、拍照。不過對另一派人而言,他們喜歡在同一天安排許多個行程,這會讓他們感到既充實又有意義。

Photo by Tony Lee on Unsplash

各位讀者如果領取了墨菲在 Notion 上的日本行程,大概可以推估我跟Y先生屬於後者,我們偏好安排精實的行程 XD

還記得大學跟朋友們出遊,由於沒有事前討論行程,導致玩到下午就有 2-3 位朋友覺得「這行程也太累了」,所以就先回飯店休息了。

因此,在規劃行程時大家不妨可以與旅伴們討論每天想安排幾個景點、哪幾天可以排得密集或鬆散一些,讓大家在旅行中都可以玩得盡興。

愛拍照 v.s 不愛拍照

另一個出遊常見的分歧點,在於「拍照」這件事。

相信讀者們身邊都有一兩個朋友十分喜愛拍照,不管走到什麼景點都要拍照留念,並請同行的旅伴協助拍照。不過對於另一派不愛拍照的人來說,則會造成他們的困擾。

因此,你可以提前跟旅伴分配好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或者哪幾個景點想要多拍照。


生理時鐘與習慣

早起 v.s 晚起

旅行中常問的一句話是:「明天要幾點起床」。

如果想避免排隊人潮,或是想藉由減少睡眠來增加玩的時間,許多人都願意「早起」開啟一天的行程。不過也有人認為,旅行沒必要那麼累,應該睡飽才有體力玩,不妨就睡到自然醒吧!

另一派人則是,他們沒有辦法適應早起,甚至晚起後還要花時間打扮。所以在出發前不妨和你的旅伴確認起床的時間,避免雙方在時程認知上有所差異。

Photo by charlesdeluvio on Unsplash

個人生活習慣

旅行往往可以看到一個人真實的面貌,不少情侶也會通過出遊來測試雙方的契合度有多高,而其中一項考驗便是個人習慣。

個人習慣含蓋的範圍很廣,這邊列舉一些常見的:

  • 睡覺習慣:對方是否會影響自己的睡眠品質、是否能接受另一半打呼、說夢話
  • 衛生習慣:馬桶蓋應該掀起來還是放下、浴室的排水孔上的頭髮需要處理嗎
  • 整潔程度:東西用完是否會物歸原處、衣物是否會亂丟不掛好
Photo by Slaapwijsheid.nl on Unsplash

不管你的個人習慣的好壞如何,重點在於你的旅伴(或是伴侶)的「接受程度」。

舉例來說,如果對方有嚴重潔癖,可能無法接受你洗澡完卻不清裡廁所地板上的頭髮;對方的睡眠品質優良,不容易被吵醒,那麼即使你睡覺時會說夢話、磨牙,其實都沒有關係。


飲食習慣差異

美食是許多人在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hoto by Hannah Busing on Unsplash

如果是兩天一夜、三天兩夜這種短時間小旅行,飲食習慣的影響不大,畢竟在時間不長的情況下,除非你或是你的旅伴特別不能接受某種食物,否則大家對於飲食並不會有太多要求。

當旅行時間拉長,變成七天六夜、十天九夜時,就能看出每個人在飲食習慣上存在著差異。舉例來說,你喜歡清淡的食物,旅伴偏好重口味的食物型。

不過對於飲食差異,其實能解決的辦法有許多,比如說同一間餐廳可以選擇不同餐點,或是可以靠著添加調味料的方式調整口味。


金錢分配與認知

AA 制 v.s 一人出一餐

金錢是許多人不願意主動開口聊的話題,很多人覺得談論錢傷感情。不過對於旅行這種花費較高的項目,可以在規劃階段確認彼此對金錢的想法是否一致。

常見的做法有機票、住宿、交通採 AA 制,如果是吃飯的部分可以雙方協調是否一人出一餐,或是各付各的。

不過當出遊人數較多時,在金錢的分配上又會比較複雜,M 作者在這邊推薦一個好用的系統支出紀錄:Lightsplit

這個系統可以綁定Line登入,出遊時大家只要在付款時用手機記錄付款金額,系統就會自動幫你結算好,旅行結束時要給彼此多少錢。

老實說,我跟Y編旅行除非是購買個人服飾、藥妝、伴手禮等,對於共同支出項目像是每餐花費、入園門票,都會先由一個人支出並記錄在系統內。

看到這裡許多人會覺得「有必要 AA 的那麼徹底嗎」、「紀錄也太麻煩了」,不過我認為這樣正好可以審視每次旅行的花費,另外雖然每餐的金額可能不大,不過累積下來在「食」上還是花了不少開銷。

另外,如果你希望讓旅伴少負擔一點金額,可以選擇在某些支出不紀錄,或是最終結算時去尾數的方式。


總結

以上是我們分享的 5 大旅行、出遊前可以跟你旅伴對焦討論的地方,包含:

  • 行前規劃、安排
  • 旅行風格
  • 生理時鐘與習慣
  • 飲食習慣差異
  • 金錢分配與認知

同時我也認為不僅僅是旅行,這些面向其實可以延伸到你的生活當中,特別是面對伴侶的時候,也可以進一步思考與討論彼此的差異,以及該如何調整與配合。

Murphy

我是Murphy,是一名職場人。這裡主要分享職場問題、職場話題、求職資訊,還有那些我所熱愛的事物。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