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之前
出發前一週,我好奇地查了雪山週末的天氣,發現降雨機率超過50%時,當晚就徹底失眠了。為了這趟雪山之行,我們做了不少負重訓練,同時也研究、採買了許多登山必要裝備。
不過我似乎還沒有做好面臨雨天的考驗。
老爸聽完我的煩惱後,笑著虧我不如拿這筆錢去住五星飯店,我頓時覺得「這也太有道理了吧」。同時忍不住回想兩個月前的我,究竟為何報名這項登山活動。
直到出發的前一刻,我都想不起原因。不過既然已經報名,臨陣脫逃也來不及了。於是我和Y編的雪山之行就這麼展開了。
雪山登山口(0K)
星期五晚上七點,我們在約定好的集合地點,準備乘車前往雪山。
車子一路駛離城市,坐在Y編邊的山友,滔滔不絕地向我們分享他的工作體驗。我看著窗外景色從高樓,轉為宜蘭的矮房、平原,最後車子開進了山路。
抵達雪山時是傍晚11點左右,外頭的氣溫大約是9~10度。原本穿著短袖的我,下車後快速套上一件薄長袖又披上風衣。此時的停車場除了車燈之外,並沒有其他光源。
在沒有光害的山上,可以看見滿天星斗。
七卡山莊(2K)
抵達當晚,我們得從雪山登山口步行至七卡山莊過夜。
這是我自登山以來,第一次戴著頭燈行走在夜晚的山林,四周一片漆黑,雙眼所見只剩頭燈照射的範圍,於是我緊跟前方山友的步伐。
除此之外,這也是我首次「正式」負重登山,10多公斤的重量壓在肩上,感覺自己像一隻都市蝸牛(背上扛的是所有的行囊),走起路來特別費力。我一邊調整呼吸,一邊祈禱可以趕快抵達山莊。
夜晚12:20我們抵達了七卡山莊。靠著微弱的燈光找到自己的床位,在汗水都還沒乾的情況下,就躺進了睡袋。
Day 1
隔天起床後,我聽見山友們紛紛討論昨晚某隻生物在山屋內走動,它甚至咬破了其中一位山友登山包中的「乖乖」零食。當領隊冷靜地告訴我們可能是「黃鼠狼」或「獼猴」時,大家都露出了訝異的神情。
被陽光照射的山林充滿朝氣,和夜間的感覺大不相同。微寒的溫度讓人忘卻盛夏的炎熱,看著陽光灑落林間,頓時覺得心情愉悅。
儘管昨晚已經負重走了2公里,我仍不習慣肩上沉沉的重量。後來中途休息,領隊幫我調整了登山包—減輕肩膀負擔,並增加腰部的重量。調整完後,走起來似乎沒有先前那麼困難。
今天的行程,預計從七卡山莊走到雪山東峰,再到369山莊過夜。
我走在隊伍較前面的位置,聽著後方體力較好的山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雖然行走時很難全心全意地加入他們的對話(邊說話邊走路很喘),不過此起彼落的談話聲卻讓我感覺安心。
哭坡(4K)
接近中午時,我們於哭坡觀景台休息。沒想到後來啟程卻遇到天空開始飄雨。我意識到自己內心最擔心的事情即將發生。
我們先是在半路的樹林中調整裝備—套上背包套、換上雨褲。天真的我以為這場雨並不會持續太久,索性就沒穿上斗篷雨衣。與此同時,我們也微調了行程安排—決定先前往三六九山屋,隔天回程時再拿下雪山東峰。
「其實雨天也不過如此,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嘛」,正當我以為自己克服了心中的恐懼,雨勢越下越大。雨天讓地面變得濕滑,有些路段的積水甚至超過腳踝,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踩在石子或是草推上,避免踏入巨大的水坑之中。
這是我第一次行走在滂沱大雨之中,且毫無遮蔽物,這樣的感覺很赤裸,我不禁懷疑這是否代表著與大自然共存的某種象徵。雨水扎實地打在身上,即使穿了風衣依然覺得又濕又冷。我從不斷祈禱上天讓雨勢變小,轉為祈禱不要讓自己摔入水坑。
後方的山友笑著說:「沒想到我們竟然一次體驗了登山還有溯溪」。
此時距離山屋還有幾公里,縱使這段路程使人心灰意冷,我們依舊馬不停蹄地趕往山屋。
三六九山莊(7.1K)
當我們終於抵達山屋,大家快速地更換溼透的衣服、晾乾鞋子。領隊告訴我們,由於這幾天的對流旺盛,午後容易下起這樣的雷陣雨,只不過今天下的時間比較早。(不愧是我的墨菲體質哈哈)
等外頭的雨總算停了,我聽見山友們呼朋引伴地到廚房排隊等候晚餐。其中,除了熱騰騰的晚餐引起我們的興致之外,還有山中的彩虹。
Day2
第二天的行程,是到雪山主峰看日出。預計凌晨2:30左右出發。
出發前,我們在山屋享用他們提供的「早餐」,分別是稀飯還有西式漢堡。我毫不猶豫地盛了一大碗稀飯,再配上幾道小菜。在寒冷的清晨可以吃到熱呼呼的食物,感覺整個人都活過來了。
凌晨的雪山氣溫不到10度,不耐寒的我將暖暖包、巧克力、熱水等等一股腦地裝入攻頂包,接著便開啟一段漫長的黑夜之旅。
第二次在夜間使用頭燈行走,我已經習慣於漆黑的四周。然而,看著路旁標示著公里數的牌子,不知道是因為低溫還是夜晚的關係,每100公尺讓人感覺比以往更加遙遠。
後方的山友提議用接龍唱歌的方式打破黑夜的寧靜,因此沒多久後,除了自己急促的呼吸聲,我還聽見後方傳來一首首從未聽聞的閩南語歌曲。
雪山圈谷(9.7K)
一路上我們穿越黑森林、雪山圈谷,當我們終於抵達最後的碎石坡段,這時接近黎明。眼前的景象逐漸明朗,甦醒的山林讓人感到平靜。
縱使尚未抵達山頂,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不由地停下腳步。
當光線足以讓我們看清腳下的步伐,我們於是關上了頭燈。
雪山主峰(10.9K)
距離山頂前的幾公尺,我感受到自己內心澎湃的情緒,最後三步併作兩步地抵達雪山主峰。
如果我用「美呆了」來形容眼前的日出,那麼就是在欺騙各位小讀者。因為雲層的關係,我們並沒有看到網路上那樣令人驚豔的大景。
不過此時我卻感到十分激動。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觀賞日出,不過眼前景象之所以令人動容,我想是因為親眼目睹整座山林從黑夜到日出的過程,甚至付出了體力與精神,才迎來眼前的景象。
「正因為經歷了過程,才覺得這一切既值得又美好。」
我們在山頂開了雪山啤酒,同時也不停地按下相機快門,想紀念此時的每一刻。其中一位山友說,他之所以登山就是為了攻頂的這份成就感,我想這大概也是許多人所追逐的東西。
碎石坡與黑森林
我們在山頂山休息了半小時左右,接下來要面對的則是更嚴峻的下山考驗。
前往主峰的路上幾乎都是由碎石,或是巨大石頭所組成。我們不禁感嘆原來登頂前自己竟走過如此艱巨的路面。
路過黑森林時,我們也停下腳步拍照。畢竟凌晨經過時,完全無法欣賞它的面貌。
沒想到清晨時,又下起了毛毛雨。這次有了前車之鑑,我果決地穿上雨衣斗篷、雨褲,為登山包罩好背包套。也許是從凌晨就開始登山的關係,下山時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體力快速地流失。
儘管只背著攻頂包,走起路來卻比前兩天負重還要吃力。於是,我試著轉移注意力,不再計算著距離山屋還有多遠,並加入後方山友的對話。
這趟旅程,很幸運地讓我們遇到一隻長鬃山羊。
抵達山屋前,眼前的景色已經從石子、樹林轉為大草原,我們行走在芒草之間,彷彿置身於一幅不知名的油畫。
由於精神逐漸渙散,下坡時我滑了一跤。為了降低大腦負擔(判斷該踩在哪塊不滑的石頭上),以及避免再次滑倒,接下來的路段我幾乎都沿著前方山友的足跡前進。而山友們也貼心地讓我走在隊伍較前方的位置。
Day2 雪山東峰
抵達山屋後,我們快速地收拾東西。準備休息一會兒再前往東峰。天氣好的時候,從三六九山莊看出去是截然不同的風景。
在過去24小時內,我們在同樣的位置經歷了大雨、彩虹、山嵐,最後收穫了晴天。
休息的時候,我吃了整整一碗花雕酸菜牛肉泡麵,作為攻頂後給自己的犒賞。山中生活讓我們了解到食物還有水源的珍貴,而像泡麵這樣平凡的食物,到了山上也成了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
前往東峰的路上,我們行走於昨日滂沱大雨的路段。所幸多數積水已經消退,地面也不再像昨日那樣濕滑。
路過一片大草地時,領隊告訴我們眼前所見是一處停機坪。
最後,我們總算順利抵達東峰。感謝抵達前的路程天氣晴朗,儘管看到了整片白牆,我卻感到心滿意足。
準備下山
如果你以為這趟雪山之行所遇到的挑戰到這裡就結束了,那麼就太小看M作者的墨菲體質了。
沒想到下山時接近七卡山莊,我們迎來了最後一場大雨。基本上面對的是一場實實在在的午後雷陣雨,於是我們快速至山屋內調整裝備。
為了讓自己不被淋濕,最後我索性收起登山杖,改用撐傘的方式小心翼翼地下山(當然也穿上了斗篷雨衣、雨褲)。在這幾天的行程中,我發現自己對雨天的態度從出發前的恐懼,過程中感到心灰意冷,最後能夠冷靜地快速應變。
登山讓我看到自己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成長與變化,我想也許人們有著無限潛力,只是我們並不自知。
延伸閱讀:小週末#5 台北大縱走第二段 | 從大屯山連峰、竹子湖海芋到小油坑
後記
結束這趟雪山之行後,我身邊不少親戚朋友都挖苦我:之後你應該再也不上山了。
不過,我認為登山之所以吸引人在於,當我們下了山以後,這趟旅程所帶給我們的滿足感,以及內心所感受的情緒,能夠在心裡慢慢發酵,並持續很久很久。
然後我想起某一次旅行,我告訴Y編各個縣市間的差異性似乎不大,吃吃喝喝的玩樂行程好像無法滿足自己內心對旅行的某種期待。
於是,我們便開始登山了!甚至試圖上百岳收穫不同的風景。(這也是為何#小週末系列總是只有登山文章的原因哈哈)。而這趟雪山之行,我想它以不同的方式詮釋了我對旅行的嚮往。
最後,我想感謝這兩天兩夜中,一路相伴的領隊與山友們,縱使我們只有一面之緣,這份記憶也會一直保存於心底。希望下次還能在山上遇見,也希望下次上山是好天氣。
**備註:感謝本篇文章圖片素材由同行山友提供
Pingback: 莫非百岳#2 第一次爬百岳要帶哪些裝備? 我們共花了多少錢 - 墨菲莫非
Pingback: 天池山莊最新住宿申請、入園證申請教學,開箱天池山莊餐點 - 墨菲莫非